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上海旅游攻略小报_上海旅游攻略图手绘

tamoadmin 2024-08-22 人已围观

简介1.近代近代上海小报和评弹艺人形象的文化重塑状况是怎样的?2.“迎女足,迎特奥,迎世博”小报资料3.世博小报资料,急急急急急急急!!!!!!!4.近代评弹女艺人与上海小报的诞生状况是怎样的?5.小报的类型有哪些?6.1896年清末著名家李伯元在上海创办的(),是我国最早的消闲小报。7.晶报的历史沿革散客票价100(VIP)、50 元购买地点:金陵东路渡口 中山东二路金陵东路。浦西上海市十六铺旅游

1.近代近代上海小报和评弹艺人形象的文化重塑状况是怎样的?

2.“迎女足,迎特奥,迎世博”小报资料

3.世博小报资料,急急急急急急急!!!!!!!

4.近代评弹女艺人与上海小报的诞生状况是怎样的?

5.小报的类型有哪些?

6.1896年清末著名家李伯元在上海创办的(),是我国最早的消闲小报。

7.晶报的历史沿革

上海旅游攻略小报_上海旅游攻略图手绘

散客票价100(VIP)、50 元

购买地点:

金陵东路渡口 中山东二路金陵东路。

浦西上海市十六铺旅游中心 地址:外马路19号。

浦西中山东路复兴路

浦东东昌路渡口 东昌路富城路口。

东方明珠码头 滨江大道2852号。“海鸥舫。

业务描述散客精华夜游,游船用餐,会务,婚庆,包船,包舱,宴会包桌。

游览范围涉及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外滩,吴淞口三夹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高桥等多条航线

简介:共4层,一、二层是各种中、西餐饮和歌舞,三层是包房,四层是甲板。设有观光平台、中式茶座、工艺展示、卡拉OK、舞厅酒吧、阳光餐厅。

沿途景观:外滩、陆家嘴、杨浦大桥、复兴岛、吴淞集装箱港区、古炮台、信号台、长江千米防波石埂、宝钢、外高桥新港区、吴淞口“三夹水“风光

游览路线:精华游:外滩----杨浦大桥(1小时)

双桥游:外滩----南浦、杨浦大桥(2小时)

全程游:外滩----高桥(2小时);外滩----吴淞口()

售票时间:8:30-20:00

上船码头:中山东二路239号

航班时间:

平时:9:00--12:30,14:00--17:30,19:30--21:30

双休日:11:00--14:30,15:30--19:00,20:00--22:00

精华游:9:15,10:45,12:30,13:00,15:15,16:30,18:30,20:00,21:00

双桥游:9:30,14:30,19:00

双龙游船开航时间:平时14:00开往吴淞口,19:30开往高桥

双休日13:00开往吴淞口,20:00开往高桥

票价:全程游100元,双桥游70元,精华游50元

简介:是一艘集观光、旅游、餐饮、休闲、会议于一体的小型豪华游轮。设有多功能厅、贵宾厅、游戏室、室、观光平台、露天酒吧、芬兰浴等。

游览路线:浦江精品观光游:扬子码头----南浦大桥(1小时)

吴淞口日休闲游

三岛(崇明、长兴、横沙)风情游

售票地点:金陵东路外滩轮渡站

上船码头:扬子码头(黄浦公园)

电 话:

航班时间:10:00、11:30、13:30、18:30、19:40、20:50、22:00

票价:48元

吴淞游(3小时):十六铺----吴淞口 14:00开,75元

浦江经典游(1小时):十六铺(奥丽安娜)----杨浦大桥 18:15、21:30开,45元

售票地点:金陵东路外滩轮渡站

上船码头:十六铺码头

浦江游览船票免费咨询电话:4008206928。

近代近代上海小报和评弹艺人形象的文化重塑状况是怎样的?

五一期小报的内容如下:

五一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斗争,工人们终于获得了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所有人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旅游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旅游,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旅游、集会。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劳动节。

1、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2、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其特点。

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迎女足,迎特奥,迎世博”小报资料

节自《近代上海小报视野下的苏州评弹》作者洪煜

小报与评弹艺人形象的文化重塑

晚清以来传统士大夫以及民国时期现代知识分子借助小报这一舆论媒介对评弹艺人尤其是女弹词进行文字游戏和捧角的活动,这种传统才子佳人式的游戏消遣活动,在小报上找到了表达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他们对评弹艺人形象的文化重塑。

近代上海小报是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小报上经常刊登政界艺界名人的逸闻趣事,语言滑稽突梯。为了哗众取宠,甚至不惜无中生有,向壁虚构,反映出草根阶层的文化品位,而且小报价格低廉,能为一般民众所承受,所以为一般市民所欢迎。苏州评弹也是一般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种,听书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不识字的也可以听得懂。听书更有现场感,更有感官刺激,说书女艺人的气质、容貌,以及女听客中的摩登女郎及时髦太太,都同小报的趣闻一样,成为他们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小报对于女艺人色艺介绍,也成为一般听客按图索骥的指南。小报与评弹艺人纠缠一起。

晚清上海第一张小报《游戏报》诞生以来,大多以书寓女弹词为报道对象,女艺人色相与技艺是听客们热衷的两大话题,也是小报首选内容。小报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关注女艺人桃色绯闻和私生活,制成花边新闻,任人。小报内容笔墨诙谐幽默,既满足了读者对于女艺人私生活的窥视欲望,又迎合了一般读者的阅读口味。

随着近代上海城市化的发展,市民消费文化日益繁荣。评弹艺人尤其是女弹词在商业化都市生存环境中,商业化特征更为明显。为了生存的需要,女弹词逐渐沦为弹词。而近代上海小报大多诞生于麇集之处。小报专记专记起居、嫖客生活,戏馆京角等,(16)所以此一时期的这类文艺小报在当时也被称为“妓报”、“花报”或“花丛小报”等。为迎合市民的窥视消费心理,也为了满足士大夫“才子佳人式”的青楼情结,传统士大夫一方面与女弹词交往日欢,互赠诗词,同时对女弹词色艺进行揄扬或贬抑,有的则对女弹词的日常起居及绯闻进行捕风捉影的宣传,以扩大社会影响。这样,小报文人通过现代传播媒介对评弹艺人尤其是女弹词的形象进行着有意无意的文化重塑。

首先,小报通过自己独特的文风,“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方式取悦读者,小报文人对书寓女弹词容貌及演艺进行褒扬、品评,也是满足读者的窥视欲望,更表达了晚清文人士大夫的“青楼情结”。这也是晚清以来近代上海小报一个共同的特征。如第一张小报《游戏报》对于女弹词的报道:“本报昨登张书玉校书家有客摆酒一节,今校书已移居东荟芳里,合为更正。俾问津渔父,不至误认。桃源按校书,本姑苏城外某村人,毋庸妓院挈之来沪,醴泉芝草本出小家,从弹词王松南习南词,工琵琶,一曲登场,歌喉宛转,颇能得抑扬之致。”(17)既关注女弹词的日常起居,又对她们的才艺进行品评。这一时期对于女弹词能够进行比较客观的品评,反映了文人士大夫与高级之间才子佳人式的交游。一般情况下,书寓中的女弹词色艺俱佳,而且声名清白,得到小报文人的赞许。《游戏报》对女弹词品行有很高的评价:“四马路一带书场林立,其生意最佳者,首推晶玉楼、天乐窝两家,缘时髦唱曲倌人独多也。王秀兰、小如意等声价既高,及至登场亦复不苟,言不苟笑,以尊身份,听客亦因爱重之。”而对那些以色相引诱听众、以博声誉的女弹词艺人则给予讽刺挖苦,“直与青莲阁野鸡最类”。(18)将她们之间进行了区分。

晚清小报花榜选举初衷是士大夫及消闲人士的所谓雅举,目的是“俾访艳寻春诸侣得以按图索骥,□叩香巢”,“此虽游戏之闲情,实寓倡提之雅意”。(19)《游戏报》主人李伯元承继历代文人雅举,首开选举花榜状元的先河。那些榜上有名的名妓都是色艺俱佳的青楼女子,非一般烟花女子所能比。花榜选举的成功,不仅榜上有名的身价大增,妓院生意随之红火,而且举办方报纸的发行量也创下了“当时上海新闻界还没有哪家报纸达到过的发行数字”。(20)妓院和报馆,两相得宜。“双料状元”林绛雪校书,年华娇小,风度翩翩,先由《笑笑报》春间花榜拔列状头大魁,因得有花国小状元之誉。后来游戏主人续开花榜复以林绛雪为海上群芳之冠。“经此品评,身价当更增十倍。”(21)这类活动在小报界热闹了一阵,继《游戏报》之后,《花天日报》、《花世界报》、《闲情报》、《娱言报》、《风报》等纷纷效仿,都进行了“花榜状元”的选举活动。(22)而且一些小报在“花榜之外,兼开武榜、叶榜,尤为别开生面。同时诸小报闻风踵举,盛极一时”。(23)在小报正面宣传下,书寓中女弹词身价大增。上海四大金刚之一的当红张书玉,经小报品评及花榜状元的遴选之后,身价倍增。“冶游弟子无不趋之若狂,掷缠头计获无算,旋为某阔老梳拢,所费不赀,亦可见校书当时之身价矣。”(24)一些女弹词歌艺绝伦,香名大播,少年浮滑之子弟尤趋之若鹜。(25)

其次,小报也成为人们对书寓女弹词攻击的媒介。经由小报的宣扬,书寓女弹词身价发生变化,早期的袁云仙、严丽贞等声名远播;各书场生意日隆,如四马路的书场,延请名校书开唱以来,书场“座为之满”。(26)报上有名女弹词更是穿插于各茶馆书场之间。19世纪末的上海,女弹词除了在茶馆书场演唱外,还出堂差。当红女弹词有时一个晚上外出次数达五六十次,她们一般在一个顾客身边陪伴的时间也很少超过五分钟。如果一位顾客所邀请的女弹词缺席或延迟,顾客就会在朋友面前丢尽脸面。为了报复对自己的轻视,顾客也可能在一份专门报道的小报上刊登*秽下流的文章对她们进行人身攻击。(27)破坏她们的声誉。有的甚至会去高级的寓所抗议,引起麻烦或争吵。(2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步入消费文化发展时期,上海文艺小报也进入鼎盛时期。各类小报为了获取生存空间,除改造栏目内容外,对女弹词介绍更多是感性的色相消费,多从女弹词的容貌及插科打诨的表演着手。因此,小报至于女弹词的容貌多是“姿容腴秀,体态苗条”,称赞她的评弹艺术“口齿伶俐,而嗓音清丽,弥足悦耳,打诨处往往即景取喻”,使人“颇堪绝倒”。(29)如记载吴门女校书金丽云,论容貌是“杨柳春风楚楚腰,无言相对也魂消”,论弹唱是“唱来声调嘹亮,宛如出谷之新莺”。(30)

小报在报道或品评女弹词过程中,也是对她们进行文化重塑的过程。在小报文人笔下,更多的是对艺人捧与不捧个人好恶情结的宣泄。追捧评弹艺人在当时形成一种盛况,捧角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他们或帮助女弹词出特刊、出版开篇集。朱雪琴在云间奏艺时,报人沈瘦翁等人“邀友捧场,报端揄扬,不遗余力”(31);捧场者甚至组织了“琴社”,今朝到东,明天到西,朱氏所到场子里都可见到他们的身影。(32)而徐雪月则到处受人欢迎,“各埠名流文人投赠之诗词对联,不计其数”。(33)20世纪30年代,捧谢小天者在《社会日报》上为谢“印一特刊”,并加印“铜图七八幅,封面更加印三色板”。(34)《奋报》为谢鸿天出特刊,大肆揄扬。(35)捧汪梅韵者,为其出版《香雪留痕集》,许诺汪氏“撰稿许登力、锡两报”。(36)评弹艺人尤其是女弹词艺术形象在报刊文人的造势下成为大众明星。

其时,捧角在报刊同人之间也成为一时之风气,他们各自以其所把持的报刊媒介为自己心目中的名角肆意揄扬。若梅花馆主之于金少梅,澹庵之于黄玉麟,肖伧之于张文琴,高情之于素琴,小洛之于文娟,红箫之于姜云霞,婴宁之于喜彩莲,半翁之于朱宝霞,一方之于周梅艳,岚声之于谭金霖皆曾着一时之魔,极一时之盛。“报纸上,杂志上亦无日无捧扬醉谢之文字,……风气之盛,诚冠绝一时矣”。(37)其间,也有文人之间对同一评弹艺人评价不一而引起争端的。如《奋报》载文认为某评弹艺人书艺高超,令听客“击节叹赏,赞不绝口”。而某文士反驳他是“听客之意”,以一己之言代表全场听客,失之笼统。(37)两人在日报上纷纷发文打起笔墨官司。十分热闹。此外,报刊上也常常发表对评弹艺人的书艺评价不高的言论。这其中不乏个人的好恶,也有对评弹艺人演技的客观评价。如评价赵稼秋的唱腔是“雌鸡喉咙”,他的琵琶调奏也有些“不入调”,竟“把琵琶硬弹出竹声”,这类书艺“确是不登大雅之堂”,(39)等等。

捧角对于艺人而言,自然有诸多实惠。评弹艺人一经报刊媒体的宣扬,其身价也随之上扬。如同小报所言“一经揄扬,莫不声价十倍,到处走红”。(40)繁荣发达的小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评弹文化的发展。

晚清以来上海小报的舆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尤其是界对于小报的舆论宣传力量心存敬畏,各路演艺界人士十分重视小报的舆论导向。即便是大名角也是如此,声名日隆的梅兰芳到上海演出,也事先拜访小报馆,请他们吃饭并关照主笔们笔下留情。小报舆论势力影响可见一斑。

近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上海报刊业的繁荣,促使评弹艺人与外界交流有了更多的渠道空间。小报主要是面向一般市民大众,小报文人对评弹艺人的追捧造势以及恶意诋毁,在市民大众中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响,对评弹艺人的文化形象及其艺术生涯发展起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小报对弹词艺人的报道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形象的文化重塑。

注释:

(16)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通志馆1935年版,第60页。

(17)《更正棹头》,《游戏报》18年9月22日

(18)《》,《游戏报》18年9月23日。

(19)《本报特开辛丑春江花榜小引》,《寓言报》1901年3月11日。

(20)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页。

(21)《双料状元》,《趣报》1898年8月24日。

(22)陈伯熙编著《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410页。

(23)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年版,第193-229页。

(24)《张书玉履历》,《游戏报》18年11月11日。

(25)《竞夸众艳》,《游戏报》1899年4月14日。

(26)《书场集艳》,《游戏报》1899年9月2日。

(27)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第72-74页。

(28)《笑林报》1902年7月6日。

(29)翠羽:《女说书家鲍闻天小传》,《福尔摩斯报》1926年7月24日。

(30)《吴门花事话沧桑(续)》(三),《苏州明报》1946年12月25日。

(31)横云:《弦边新语》,《铁报》1947年12月28日。

(32)黄芽:《朱雪琴誉满书坛》,《苏州书坛》1949年1月1日。

(33)横云阁主:《书场忆旧录》,《百美图》第1卷第3期,1939年2月1日。

(34)春官:《词坛皇后》,《铁报》1937年4月2日。

(35)《谢鸿天特刊》,《奋报》1939年6月21日。

(36)汪梅韵:《香雪留痕集》,上海1941年印行。

(37)九公:《捧女弹词》,《奋报》1939年8月26日。

(38)游书生:《闲话女说书》,《奋报》1939年12月27日。

(39)奋若:《书坛挥扇录》,《奋报》1939年4月11日。

(40)健帆:《捧场文招怪》,《奋报》1939年11月20日。

世博小报资料,急急急急急急急!!!!!!!

国际特奥会

国际特奥会是全球特奥运动的管理机构,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国际特奥会以奥林匹克的内涵和传统为典范,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特奥运动会,夏季和冬季交替举行。世界特奥运动会致力于推动全球特奥运动的发展,运动会安排合理公正,让所有不同能力的运动员有参赛机会。

特奥宗旨是:让我们取胜。但如果我不能取胜,就让我在参与中成为勇敢的人。

特奥使命:为智障人士参与日常奥林匹克体育训练及竞赛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他们发挥潜能、勇敢表现,在参与中与其他运动员、家庭分享快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特奥终极目标:为智障人士提供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并为社接受和尊重的人。

特奥口号:勇敢尝试,争取胜利。世界特奥运动会

1963年6月,在美国马里兰州,特奥创始人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女士为智障人士举办夏令营,开展体育活动。

1968年7月,第一届国际特奥运动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

1968年12月,国际特奥会成立。

1988年2月,国际特奥会得到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第一届女足世界杯 - 主办国:中国 时间:1991年11月16日至30日

冠军:美国队 中国队成绩:第五名

第二届女足世界杯 - 主办国:瑞典 时间:1995年6月6日至18日

冠军:挪威队 中国队成绩:第四名

第三届女足世界杯 - 主办国:美国 时间:1999年6月19日至7月10日

冠军:美国队 中国队成绩:亚军

第四届女足世界杯 - 主办国:美国 时间:1999年9月16日至10月12日

冠军:德国队 中国队成绩:8强

第四届女足世界杯 - 主办国:美国 时间:1999年9月16日至10月12日

冠军:德国队 中国队成绩:8强

第五届女足世界杯 - 主办国:中国 时间:2007年

A组 德国 日本 英格兰 阿根廷

B组 尼日利亚 美国 朝鲜 瑞典

C组 挪威 加纳 澳大利亚 加拿大

D组 中国 新西兰 巴西 丹麦

第一届女足世界杯评:世界女足运动终于在1991年11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在时任国际足联阿维兰热的鼎力倡导下,第一届女足世界杯诞生了。中国承办了该项赛事,有众多热情的观众亲临赛场为女足加油助威。汇集了12支参赛队伍的首届世界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第二届女足世界杯评:如果说1991年中国女足世界杯是一次创新的话,那么1995年的世界杯则是一次最高水平的聚会。本届世界杯汇集了12支世界上最优秀的劲旅,她们将争夺世界杯本身的成绩,以及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足比赛的入场券。美国队作为奥运会的东道主直接入围外,其他的名额分别被新的世界杯冠军挪威队、亚军德国队、第四名中国队和瑞典、丹麦、巴西和日本队所拥有。

第三届女足世界杯评:20世纪最后一届FIFA女足世界杯为女足运动成功翻开了新的篇章,成为了女足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届世界杯历时三个星期,320名世界上最优秀的女足运动员汇聚美国,赛事的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赛也首次被安排在超大型球场,无论是在现场还是收看电视直播、收听电台转播的观众人数都超越以往任何一届。

第四届女足世界杯评:本届比赛原定于在中国举行,由于SARS的肆虐,中国临时放弃了举办的权利。中途接受的美国,用短短的三个月便再一次成功举办了一届出色的世界杯。本届比赛观众不是最多的一届,但是却是组织得非常有秩序、井井有条的一届世界杯比赛,虽然美国队和中国队出人意料地早早出局,但是仍然不失是一届精彩的赛事。另外它还是一届非常干净的比赛,没有暴力,没有,没有丑闻。对此,国际足联布拉特先生深情地感谢了两国。

会标:

这是一个祈盼的眼神:当那些智障的生命睁开双眼,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祈盼的是母亲慈祥的眼神;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们祈盼的是人们鼓励和帮助的眼神;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他们祈盼的是整个社会“平等、接受、包容”的眼神;

这是一个关爱的眼神: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智障人士关心、关怀和关爱,我们有责任平等地对待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我们给予的一丝丝关爱眼神,将会成为支撑他们在生活中的自信、自强的巨大动力;

这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中国上海将要举办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不仅是一次全世界智障人士的盛会,更是一次展示人类文明的盛会。全世界都将聚焦上海、关注2007 世界特殊奥运动,关注特奥运动这项崇高的事业,关注正在向以“人文、人本、人道、人性”为内涵的文明社会前进的中国!

男足世界杯早在1930年便已经开始了。但女子踢足球这个概念,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直到80年代时,女子足球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初步开展。

是不是应该举办女子足球世界杯赛,在当时的国际足联阿维兰热的脑海里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从理智上说,阿维兰热明白,世界各类球类运动都是从男子开始,然后普及到女子的。而最后,同一项目的女子运动,往往比相应的男子运动更受欢迎。国际足联作为国际足球的领导组织,不能没有战略眼光。然而,阿维兰热当时也明白,举办女足世界杯,商业风险很大。国际足联也不能不考虑自己的短期经济利益。

在此矛盾的心情下,国际足联80年代是,在中国先搞了一个试验性“女足世界杯”。1991年,首届女足世界杯在中国广州正式举行。中国的热情球迷使得国际足联兴奋不已。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开创了一个成功的历史先河。

女足世界杯始于1991年,这一年的11月16日至30日,第一届女足世界杯在中国广州正式举行。这届杯赛上,美国队所向披靡,最后捧得冠军奖杯。本届前三名:美国、挪威、瑞典,中国仅获第五。

第二届女足世界杯1995年在瑞典举行。本届女足世界杯上瑞典人英格里德?约翰森成为了第一位执法冠军决赛的女性裁判。该届世界杯是挪威人的天下,她们6场比赛共攻入23球,只被丹麦队攻入了一球。本届杯赛前三名分别是:挪威、德国、美国,中国列第四。

第三届女足世界杯于1999年在美国举行,参赛队伍扩大到16支,8强中出现了2支新面孔:巴西和尼日利亚。

20世纪最后一届FIFA女足世界杯为女足运动成功翻开了新的篇章,成为了女足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届世界杯历时三个星期,320名世界上最优秀的女足运动员汇聚美利坚合众国,赛事的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赛也首次被安排在超大型球场,无论是在现场还是收看电视直播、收听电台转播的观众人数都超越以往任何一届。这是历届女足世界杯赛中最具商业色彩的一届,与其他成功的大型国际赛事相比,其商业化操作水平及商业效果亦非常突出。本届世界杯赛的口号是:“我的运动,我的未来,看我风”。

世界博览会是一个特别名字,它不同于现在大家经常看到的贸易展览会。世界博览会不是为了商业性的目的,而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为了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的成就以及发展的前景。它的参加者主要是各个国家的和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现在意义上的世博会是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开始的,迄今为止已经在世界上13个国家和24个城市中举行过。举办世博会将会对举办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也将会对世界各国交流和合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世界上各个成员国都竞相地希望举办世博会。

世博会大致办为两大类别,一类叫综合性世博会,严格的讲叫注册类世界博览会。另一类叫专业性世博会,也叫认可类世界博览会。前者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大,规模也比较大,展出的时间往往要五到六个月,后者展出的内容比较专业,比如说海洋、环境、运输、信息、园艺,我国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博会就是一个专业博览会,主题为园艺。而我们这次申办的2010年世博会是一个综合性世博会。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从1995年开始每5年可以举办一次综合性的世界博览会,在两次综合性的世博会之间可以举办一到二次专业性的世博会。2000年综合性世博会在德国汉诺威举行,展出五个月参观人数达到近二千万,有世界上192个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参加了展出。2005年综合性的世博会将在日本名古屋市举行,2010年综合性的世博会正在由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在内争取举办权。

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但世博会长期囿于少数发达国家,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的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也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段征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发挥“中途加油站”的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世博会在我国老百姓中的知名度不及奥运会。但是,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亚于奥运会。

在国际上,素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同奥运会一起,被誉为全球两大顶级盛会。有数据预测,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将达到每年0.3%左右。

根据规划,上海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的直接投资额将达到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同时,世博会的需求将催生一大批中外合资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海内外客商参与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有人曾测算,北京申奥成功后,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因此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而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人数更可能打破历史纪录。

据权威部门测算,如果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参观者将超过7000万,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为170元人民币,购票游客为4300万人次,则门票收入将达73.1亿元人民币;如果参加世博会人数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综合各项,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90亿元。

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而且,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持续的无法计算的后续效益。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华东,甚至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价值将难以估算。

近代评弹女艺人与上海小报的诞生状况是怎样的?

中国馆: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国之瑰宝“青铜马车”,寻觅之旅(中国古代建筑斗拱、桥等)、低碳行动(电动汽车等)

瑞士馆:阿尔卑斯山巨幕**、缆车游览

石油馆:4D**惊险刺激

国家电网馆:6面魔盒,奇幻体验

可口可乐馆:会结冰的小可乐

法国馆:6件法国艺术品(罗丹、米勒等作品)

丹麦馆:小美人鱼雕塑

卢森堡:金色少女像

捷克馆:聂伯曼斯基浮雕

英国馆:6万根亚克力棒和

小报的类型有哪些?

节自《近代上海小报视野下的苏州评弹》作者洪煜

评弹女艺人与上海小报的诞生

上海休闲文艺小报的出现与近代上海业的繁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海开埠以后,尤其是太平军在江南地区与清军的作战,大批江南富豪、地主、商人等纷纷避难租界,这些庞大消费人群的存在,促进了租界消闲业的发展。租界内的茶馆、烟馆、妓院、说书等消闲业相继开设,业日趋繁荣。据统计,1869年,租界内的妓馆就有数千家,③烟馆有1700余家,④其他茶楼、酒楼、戏园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有报刊描绘了当时上海业之盛况:“上海之洋泾浜甚胜地也,中外杂处,商贾辐辏,俗尚繁华,习成*佚,故妓馆之多甲于天下。辅之以戏场,衬之以酒肆,又有茶居、烟室以点缀也。月地花天,灯山酒海。耳谋郑卫之声,目熟冶荡之态。”⑤传统和近代业的发展,促使了市民日常休闲生活的大众化,市民日常文化消费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学者描述道:在上海,像茶楼闲饮、盆汤沐浴、书场听书、戏院观戏、乘车游观等,都已是花费无多的大众化休闲活动,那些受雇于人的店伙、账房、塾师,乃至于贩夫走卒等普通人,也可以在劳作之余,到这些场所去休闲一番,以解身心之乏。⑥上海业的发达,促进了消遣文化消费的萌生和发展。晚清时期诞生于租界内以消遣为主体形式的文艺小报与其发达的消闲业的发展不无关系。

在这众多消闲业中,苏州评弹尤其是女弹词占有一席之地,女弹词群体的存在和发展与近代上海休闲文艺小报的发展繁荣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关系。

女弹词进入上海以后,以色艺倾动听众,成为上海市民消遣的对象。上海在开辟商埠之前,城隍庙一带是城市民众唯一的游乐场所,所以苏州评弹艺人也在此安营扎寨,卖艺为生。随着上海租界消费文化的繁荣,本来仅仅活动在上海城内的女弹词,很快移居租界,并创办“书寓”,卖艺为生,产生了“书寓”式的弹词女艺人。“书寓”本为女弹词的居所,“创自朱素兰”,“同治初年,最为盛行”。⑦女弹词艺人在租界一带十分活跃,据《海上冶游备览》记载:“说书而易男为女,亦取其易招人听之故,女而肄业说书,亦取其引人入胜之意。业此者常熟人为多,所说之书为《三笑》、《白蛇》、《玉蜻蜓》、《倭袍传》等类,亦不过十数部而已。目下愈来愈多,北市一带,各里聚集,竟有三十余户焉。”⑧说明了女弹词艺人规模逐渐扩大,弹词一业发达。

这些女弹词艺人的艺术造诣很高,且多色艺俱佳。她们受聘于书场老板,登台献艺,以此为生。她们自高身价,所住场所称“书寓”,自称为“词史”或“先生”。但允许客人前往游玩,也可以应客人之邀到酒楼侑酒,实际上与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女弹词早期时代,她们比较谨严,不与一般同流合污。如袁翔甫在1872年《沪北竹枝词》中有:“一曲琵琶四座倾,佳人也自号‘先生’;就中谁是超群者,吴素卿同黄爱卿。”注云:“说书女流,声佳颇高。”⑨这些书寓女弹词谙习弹词之妙,有些能通文翰、具“诗名”,还有人自诩黛玉、香君⑩,颇能说明女弹词的高雅及文学素养。

上海开埠以后,社会性质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传统价值观念渐渐被近代功利价值观与享乐观念所取代,日渐呈现商业社会与消费社会的特性。尤其是租界商业繁荣和文化的发达,书寓女弹词逐渐发展成为高级,也成为传统文人学士消费的对象。传统士大夫与书寓女弹词“才子佳人”式的交游,一可以了却传统文人的“青楼情结”。中国旧式文人雅士向有喜欢的风气和传统。近代著名改良主义学者王韬既是我国近代史上开新风气者,又是个上海通,同时也是一个喜欢狎妓的学士,自称“身历花丛凡40年”。文士狎妓在当时很流行,为文人风习之一。王韬经常跟李芋仙等至交畅游于书寓、长三之间,每逢有朋自远方来至,必邀至妓院宴饮一番。(11)二也体现了十里洋场才子的生活方式。张静庐曾回忆说,在当时,文人“一定要‘风流’,才可以称为‘才子’,一定要进出娼门,才配称得起为‘洋场才子’”。(12)因此,“访女弹词”、“闲步寻书寓”(13)等就成为文人士大夫们一种消闲的日常生活。这样文人与女弹词之间的赠诗赋词唱和之作屡见报端。著名文士王韬对于高级也就是书寓女弹词的评价甚高,表达了传统士大夫对于高级的一种才子佳人式的交游情结,女弹词与士大夫之间的交往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的高级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的产物。19世纪的上海,高级享有一种为社公认的地位,上流人士的休闲空间往往是光顾这类高级妓院。这是一个唯一让商人和文人学士不仅感到安宁和舒适,同时也感到温馨的地方。一些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如生日、金榜题名、商业交易等,都在这些地方举行庆祝活动。对中国城市的精英来说,光顾高级妓院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生活,他们不仅可以定期去那里,而且还可以天天去那里。这类公共场合成为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14)

随着近代上海洋场才子与苏州女弹词或曰高级群体之间的诗酬唱和交往的加深,在近代上海报刊业发达繁荣的大背景下促成了消闲游戏类文艺报纸——小报的诞生。

早在1872年《申报》创刊后,就公开征求过“骚人韵士”们的“短什长篇”和“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的文字,也就是士大夫与女游的诗赋唱和。后来,这样“描写,流连风景”的唱和之作太多,于是就有了中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的创刊,它主要是刊登大量文人雅士的一些茶余酒后的消闲诗词文章,间有游记、翻译之类。1875年《瀛寰琐记》改名《四溟琐记》,后再改名《寰宇琐记》。其创办的宗旨是“或可以参济世安民之务,或可以益致知格物之神,或可以开弄月吟风之趣,博搜广,冀成钜观”(《瀛寰琐记·叙》)。(15)这些文艺期刊所刊载的文艺作品,多数是以上海十里洋场为背景,反映的也多是活跃在上海这一日益都市化社会舞台上的买办官僚、洋场才子、封建绅商和市井小民的生活和心态。

十里洋场奢侈消费风气日炽,女弹词书寓为洋场才子冶游其中提供了理想的空间。传统文人笔墨和才情在相当程度上花费在妓场之中,尤其是高级身上。传统的女弹词艺人在商业社会大潮中也逐渐蜕变。很多的女弹词艺人沦为,“废书而用唱”,书寓性质发生变化。众多女弹词沦为为,促使上海业的繁荣,也刺激了近代上海消费文化的畸形发展,吸引了众多传统士大夫来此寻芳觅艳。

女弹词自身的转变以及与传统士大夫之间的交往,促成了近代上海性传播媒介——小报的诞生。小报在《申报》文艺附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尤其是传统文人与之间的赠诗唱和,需要一个释放他们情感的渠道,加以近代上海报刊业的发达,第一张消闲型的小报——《游戏报》诞生于风月场中,其所记多为的日常起居及容貌才艺,从此,女弹词及叙事成为小报不变的主题之一。

①参见拙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相关研究如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孟兆臣:《中国近代小报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等。

②参见吴琛瑜博士论文《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以书场为中心的研究》(未刊稿)。其他关于评弹研究的如周巍:《明末清初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女弹词”研究》(《史林》2006年第1期)、《晚清以来“女弹同”职业生涯的呈现及其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申浩:《社会史视野下的评弹文化变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③《上海新报》1869年10月23日。

④《申报》1872年5月25日。

⑤《上海新报》1869年11月13日。转引自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8页。

⑥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第265页。

⑦王韬:《淞滨琐话》卷12《沪上词场竹枝词》。

⑧惜花主人:《海上冶游备览·女说书》。

⑨转自陈汝衡:《说书史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4页。

⑩(清)黄协埙:《淞南梦影录》卷1。

(11)高福进:《洋的流入:近代上海的文化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133页。

(12)张静庐:《在出版界二十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13)《蝶恋花·申江感事词》,《申报》1872年5月24日。

(14)[法]安克强:《上海》,袁燮铭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15)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56页。

1896年清末著名家李伯元在上海创办的(),是我国最早的消闲小报。

小报 ,版面较小的报纸。一般指四开报纸,以别于对开报纸。亦有以声望、内容等相别者,常指影响较小,读者层次较低,内容通俗的报纸。

主要有以下类型;斜置型,对称型,通用型,台阶型,重叠型,放射型,中心拓展型,主题型。

1、斜置型:图文排列呈有规则的倾斜状,可文斜图正,亦可图斜文正。版面效果有动势,贵在平衡中求平衡,增强版面的生动性。

2、对称型:版面中报头或者文章左右对称,协调性强,具有传统构图风格。为活泼版面,可适当配以题花、花边或者美术字等装饰点缀。

3、通用型:版式活泼大方,形势变幻多样,集各家之长。报头通常放在版面的四角,构图平衡,适用于各种主题内容的报刊。

4、台阶型:图文结合,版面呈阶梯状,构图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亦可高低错落有致,犹如波浪起伏一般,版面活泼形式感强。

5、重叠型:图文呈叠加状,版面厚有重深感。一般在文章的四周加线框或者花边,并与报头相叠,亦可与另一文章相叠,但不影响文字的正常排序为原则,版面美观耐看。

6、放射型:报头居中并向版面四周拓展,呈放射状,视觉冲击力强,版面构图稳定有气魄。

7、中心拓展型:报头通常位于版面的居中位置,报头可用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图,视觉上产生集中、醒目的效果,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8、主题型:专门为各类主题内容而设计,其报头特点及文字标题醒目强烈,主题明确,内容一目了然。

晶报的历史沿革

《指南报》

李伯元于1896年到上海创办《指南报》。这是中国报刊史上最早的小报,第二年,他又创办《游戏报》,每期4页,约5000字,文字、广告各占一半,有市井新闻、谐文、诗词、灯谜、碑传、楹联、酒令、论辩等栏目。这两份报纸主要刊载官场笑话、民间趣闻,与当时各报风格迥异,受到小市民和落魄文人的喜爱,开辟了中国消遣性小报的门径。

上海《晶报》 为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小报之一,由浙江嘉兴人钱芥尘 创办。

上海《晶报》于1919年3月3日创刊,余大雄主编,本为《神州日报》附刊,随《神州日报》免费附送,也单独发售。嘉兴发行后广受好评,而《神州日报》积重难返,依靠上海《晶报》的收入贴补开支才得以勉强维持,“每逢附有上海《晶报》的日子,销数便大增,没有上海《晶报》的日子,销数便大减”。1927年春,余大雄将《神州日报》转让给其友蒋裕泉接办,自己全力经营上海《晶报》。蒋接办《神州》未久,即因事休刊,上海《晶报》亦正式独立,直到1940年5月停刊,历时21年。

上海《晶报》三日出版一期,又创刊于3月3日,遂取名为“晶”,其版式为横方型,分成内外四版,外面一、四版为广告版,里面二、三版为文字版,初期每版分成八排,用老五号字排版,每篇文章的题头字,将写稿人原稿上的亲笔字刻成木刻,嵌在篇首。三日刊的模式,开创了上海报刊史上的先河,此后十年间,三日刊小报在沪上风行一时,“社会上对于小报,也大有非看不可之势了”,“小报界的地位,可以说是上海《晶报》造成的。”

上海《晶报》的确切销售额难以查证,一说每期实销二万余份,一说1922年时销量增长到五万多份,就小报而言已相当可观。但实际阅报人数则要大大高于这个数字,1923年,一篇上海《晶报》创刊四周年纪念文中称:“本报每期虽尚未能销到十万份,但看本报的,或者不止十万人也未可知。”1923年10月6日,上海《晶报》开始推广到苏州,随上海报纸中在苏州销量第一的《新闻报》附送三期,此时上海《晶报》在上海销数,已“占了第三名的位置”。上海报贩街头的叫卖吆喝声中,“小晶报”和“老申报”比肩同列,上海《晶报》的影响力可略窥一斑。与其他上海小报类似,上海《晶报》的读者主体多为中下层市民,如大中学生、普通职员、店员等。但上海《晶报》的影响力并不限于此,它也得到一些要员、各界闻人或海上寓公的喜爱,如王揖唐、张学良、叶恭绰等都对上海《晶报》表示关注。名人题字更是常见于上海《晶报》,1933年11月6日,为庆贺上海《晶报》改三日刊为日刊,上海市吴铁城题词“小报之王”。

上海《晶报》的新闻来源于非正规渠道,不雇用访员,也不依靠通讯社,其稿件多出自上海洋场文人之手,除长篇外,大多不支付稿酬。编辑余大雄交游广阔,人称“脚编辑”,为征集稿件不惮四处奔波,有人戏称其“搜括朋友著作,狠于官场之刮地皮”。

上海《晶报》创办时有两位著名主笔,一为张丹斧,一为袁寒云。张以诙谐隽永的小品文独创一格,体裁正适合于小报刊载,时人赞誉“小报文体之开创,实由丹斧作俑。”袁寒云则撰《辛丙密苑》长篇笔记,记述北洋掌故,连载上海《晶报》,使上海《晶报》销数大增。此外,编辑刘襄亭负责排版、校对、看样。除了张丹翁与袁寒云,上海《晶报》上比较固定的作者,较早如包天笑、钱芥尘、汪破园、李涵秋、孙癯蝯、毕倚虹、步林屋等人,后来加入的如刘襄亭、张恨水、周越然、萧鉴冰、孙东吴、冯小隐、张豂子、周今觉、冯叔鸾等。偶然为之撰文的如如叶楚伧、邵力子、张超观、何海鸣、夏奇峰、胡寄尘、周瘦鹃、唐志君、汪仲贤、苏少卿、杨怀白、舒舍予等。不过在上海《晶报》上撰稿的作者多使用笔名且时常更换,需要注意辨明。

上海《晶报》的作者班底其实是透过余大雄、张丹斧等人的关系网络而构建起来的。 藉由人际网络的建立,上海《晶报》旗下聚集了一批涉足各个领域的文化人士,其中不乏律师、医师、报纸编辑、通俗家、自由职业者、海上寓公、洋场才子,既保证丰富的稿件来源,又使该报的内容呈现多元化的面貌,故张丹翁将晶报比作一锅“任何作风皆有”的“大杂烩”。秦绍德将上海《晶报》定义为“熔新闻、文艺、知识、为一炉”的综合性小报。上海《晶报》初期偏重文艺,后来重心逐渐向社会政治转移。除了受时事影响之外,其风格常随着主要撰稿人的兴趣而转变。1935年,余大雄曾将上海《晶报》历史划分为四段:第一期,注重、剧谈和花事;第二期,变为打笔墨官司;第三期,袁寒云、周今觉加入后,颇注重考古;第四期,毕倚虹、包天笑、钱炯炯执笔后,渐多批评时事。

就上海《晶报》而言,便不甘于将自己定位于“小报”,反而竭力与大报一争短长。余大雄将上海《晶报》的办报宗旨确定为,凡是大报不敢登、不便登、不屑登的,上海《晶报》均可登之。矛头直指大报,大有开辟一条新的话语脉络、分庭抗礼的意味。有人以“小报大王”之号相赠时,丹翁半开玩笑地提出异议,“上海《晶报》本身是小报,可不愿意和同类争这个元首位置”,“既做元首,必得不劳而获的在各大报中间做个元首”,仅就上海《晶报》撰稿的十几位文人,分一两位出去,“主持一个大报,那个大报,也比别的大报高的多了”。小报的短处反被宣扬为优势,虽然是三日刊,“还嫌不能达到海内第一张报的位置,如何敢日日发刊呢”;虽然篇幅短小,“就是小小的一张纸聚了若干名流,来竭力帮忙,也还愁未能得到海内第一张小报的声誉哩”,相应的,大报的价值则被大肆贬低,“五大张六大张的同业”,恐怕大半是“没关系紧要的事实,毫无价值的文章”,“虽说充满了几大张纸,白白教看的人不是费脑筋,就是打瞌睡”。